金寶瑜 │ 《中國革命的道路》作者序: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我所看到的近四十年來美國左派的具體抗爭中,顯示出他們的力量相較於資產階級是多麼薄弱。儘管他們在一個個具體的事件上,憑著正義感堅決反對美國資產階級的荒唐作為,但是整體來說,他們並無法對美國的資本主義提出有效的挑戰。美國的左派敗退到今天的樣子,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左派除了20世紀初期到中期短暫興起的工人運動之外,他們並沒有一套相對完整、得到多數工人支持的政治信念,更沒有真正能夠代表絕大多數工人階級根本利益、世界觀與政治主張的政黨。……反過來看,中國左派有自己的革命歷史。中國革命的歷史是無數前輩革命家與革命群眾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寫下來的,是我們極為珍貴的遺產。中國革命豐富的歷史經驗提供了世界各國左翼運動思考未來發展的依據。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想將我所了解的中國解放後實行社會主義的歷史寫出來,好提供大家思考未來道路時做為參考。」

Read more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病毒告訴我們有能力的政府很重要

【編按】聲名卓著的諾貝爾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認為「川普經濟學」必定失敗,因為川普降低富人稅、放鬆金融與環境管制,坐視保護主義壯大,全都不利於社會公義。「人們應該從全球性的災難中學到教訓!」斯蒂格利茨期待,透過重新擬定社會契約,在更進步的資本主義中,重建一個個勇於承擔、法治自省的效能政府。而這正是疫情過後,人們最需要的重生力量。本文轉載自2020/5/7瘋範兒百家號。

Read more

張泠│危機時刻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編按】美國近來在疫情之下發生了抗議「禁足令」的集會示威,雖然不乏經濟停滯導致生活艱困的原因,也有人更是為了個人生活的便利,如「我需要理髮」。紐約州立大學張泠老師在本文指出,在自由市場的推崇下,這種「個人主義」式的訴求往往被推崇為與「集體主義」的對立面,卻令人們沉湎於原子化的自我隔絕與虛幻的自由感,因而人們的共情能力普遍下降,對共同體的苦難缺乏了解甚至無動於衷。他進而主張人們應超越「個體」與「集體」的二元對立來關注未來,以全球視野和批判方法,同時意識到責任所在,積極地參與改變社會。這些行為對人們有益的同時,又不會危害個體的個性與多元性。本文原刊於「南峰山」公眾號,轉載自2020年5月1日保馬公眾號。

Read more

許準、齊菁博│面對新冠病毒,美國公衛體系為何一敗塗地?

【編按】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已有66萬人染病,3萬多人死亡。美國人痛心於這場幾乎成為國殤的災難,開始反思和追責。面對新冠病毒,美國公衛體係為何一敗塗地?本文作者美國霍華德大學經濟系許準教授,追溯了美國公衛歷史上潛伏著的種族主義原罪,分析了新自由主義時期的私有化改革的現實後果。當下抗疫,作者還為我們解答了一些疑惑,比如美國領導層為什麼沒把新冠當一回事?美國的媒體有沒有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紐約州長科莫,如何成了抗擊疫病的政治明星?本文原刊於人民食物主權論壇,本文轉載自2020年4月18日保馬微信公眾號。

Read more

郝漢娜|疫情間的跨國記

【編按】作者是一位在上海念書的學生,這學期申請到加州訪學,該文寫於2020年2月22日,基於作者在中國大陸新冠疫情爆發一個餘月的觀察與思考而作,記錄了在中國疫情爆發與措施快速變化下所面對的恐慌、問題與社會團結的可能,以及作者入境美國所經歷的不適乃至歧視,並反思了如何回應疫情下的社會恐懼、政治正確與對立。台灣近期確診案例快速上升,不僅一些政策缺乏法律基礎,民間從搶購物資到標籤化特定人士、乃至網上以防疫為名的各種出征,甚至堅稱「武漢肺炎」或「中國肺炎」者,多半只為了確認他者而已,而非真的在意疾病下人的生活、記憶、問題的追索。與此同時,美國缺乏應對計畫,在貧富不均下多數疑似症狀者無法得到檢測,而川普至今仍使用「中國病毒」、「功夫病毒」的稱呼,漠視當中發酵的種族歧視,而這不正是共構歐美初期認為帶口罩有病、這是亞洲人的病因而對於疫情輕忽嗎?在民間普遍因恐懼而生的排斥與標籤化,當中又交雜了歷史情感因素,而政客又刻意(或惡意)操作話題下,《新國際》希望這篇跨國記,提供相互理解人的具體生存與回應,思索在強調身體距離下連結社會的可能。

Read more

Ana Rivera│冠狀病毒與階級鬥爭

【譯按】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初,在中國武漢首先爆發的新冠狀病毒疫情,經過全中國人民同心協力的抗疾,疫情目前已經得到基本的控制。但是在中國爆發疫情之時,冷眼旁觀的美國,卻面臨了疫情逐漸擴大的趨勢。美國境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擴大,存在著體制上的缺陷,本篇《左翼之聲》的報導,點出了美國疫情可能一發不可收拾的癥結,以及在全面私有化資本主義醫療體制之下,受傷最重的勞動人民,以及貧困無告者的悲慘處境。(原文標題:”The Coronavirus and the class struggle”,刊登於2020年3月2日《左翼之聲》(left voice),感謝譯者范振國先生供新國際刊登譯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