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之光│抗美援朝:一場保衛第三世界國際秩序平等話語權的戰爭

【編按】中國大陸近期的大片《長津湖》上映,可惜的是,台灣多數媒體輿論僅將《長津湖》視作是中國大陸強力打造偉大國族認同敘事的一環,反而忽略了「抗美援朝」帶有反抗帝國主義意涵的歷史國際語境。殷之光老師在本文中點出朝鮮戰爭爆發的緣由,包括了美國通過聯合國決議為出兵朝鮮提前背書,質疑了聯合國在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指出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對「正義戰爭」的模糊定義也讓聯合國缺乏對實踐判斷的指導意義。同時,本文也認為,從毛澤東的觀點來說,二戰後的世界秩序是世界人民處在反對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中,而朝鮮戰場則是中國革命中反對帝國主義因素的延伸。因此,「抗美援朝」的反對帝國主義目標有著世界性的意涵,而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正是第三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霸權的話語的代表,共產主義與民族主義國家政權均是各個國家在反抗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壓迫過程中產生的不同政治回應方式。本文原文刊登於「經略」公號,本文轉載自保馬,感謝授權!

Read more

滕威│為思考當下危機吸收別樣資源

【編按】「拉美思想譯叢」的第一本書《面具與烏托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正式出版發行。書系主編滕威老師特別作序,指出面對西方現代話語的挑戰,第三世界的經驗和思想具有獨特的活力和創造力。這並非意味著我們要以另類的現代性重塑自我的認同,而是我們需與代表霸權資本主義的西方話語拉開一段距離,回到第三世界人民「革命建國」的歷史過程中,看到那些被掩蓋和壓抑的思想火焰,而「拉美」的經驗與思想,則提供了寶貴的參照。本文原為該書序,首登於「海螺社區」公眾號,本文轉載自保馬。

Read more

吳舒潔│「第三世界」勞動主體的試探——《無主之子》觀後文

【編按】列夫特文化製作的《無主之子》,將於本日(7/12)於民視無線台播出完結篇。本文作者指出,《無主之子》「細密編織起兩代外勞/移工(子一代是外勞嗎?)的人生故事。現實主義的敘事機制顯示出了對社會總體性的完整把握,幾乎每一個情節段落的推進,都引向了一條社會矛盾的線索,而整部電視劇,最終為我們繪製了一幅臺灣的社會生產機制如何賴以維繫的隱秘圖紙」。再次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Read more

黃杰│疫情後的國際「新常態」

此次疫情對於國際社會從經濟的根本形態到國際關係的秩序的衝擊影響尤甚,可以說是開啟了一個「新常態」,而現在我們只是看到了這個「新常態」的開始。例如,供給側大斷鏈會否逆轉全球化的進程?各國或機構「忽然」都成為了凱恩斯主義者,以數萬億的救市計劃拯救危機中的資本主義,這會否改變新自由主義的操作方式?還有唯我獨尊(「美國優先」)的國族主義引致單邊主義的崛起,撼動了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這會否對多邊主義的協商構成挑戰?這些都是當前極為艱難、摸不清前路的一些問題,而疊加起來很有可能對世界的運作方式產生某種根本性的重構,形成一種疫後世界的「新常態」。

Read more

今日中國的非洲:初步觀察(下)

當然,這些高曝光度的影視產品並不代表「中國的非洲」之全貌。以上的討論也不只是為了批評中國傳媒的非洲再現陷於東方主義的框架。相反的,這僅僅構成了一個考察的起點,要求我們思考中國對於非洲的知識與想像究竟來自哪裡,又如何受到主體意識的中介?中國的非洲故事又如何反映中非關係以及中國人腦子裡的非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