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為什麼是國恥?

九一八為什麼是國恥?──日本侵略中國東北之回顧
◎王錦思

(2012.9.28《新國際》)

 

81年了,又到一年的九一八,家鄉,東北已不再是3千萬父老同胞,由於日本「狗盜」行為出現,中華大地又不寧靜。只是反日行動抗議表達呼聲難能可貴,最好別傷及無辜,我鼓吹10多年的「九一八全國鳴警報行動」還要繼續推進。

內戰內行 外戰外行

一百多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的鮮血,無數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無數次的割地賠款,已將「落後就要挨打」這句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心裡。

有人曾用詩一般的語言刻畫1931年9月18日夜晚,「臨近中秋,一輪滿月高掛於清澈的夜空,皎潔的月光籠罩著東北大好河山,一片潔白寧靜,東北三千萬同胞沉浸在甜蜜的夢鄉。」而參與陰謀策劃的日本關東軍參謀花谷正回憶:「18日夜,彎月掛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點點,長空欲墜……」

無論記述的是滿月還是彎月,即便有苦難的九一八,這兩段描寫也足可以成為描寫東北秋天美麗夜色的範文。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漫漫長夜,苦苦難捱。夜幕可以最充分地掩蓋罪行和陰謀,許多戰爭和見不得人的勾當都發生在夜晚。侵略者很會這一套,偷偷摸摸,賊喊捉賊,炸毀瀋陽柳條湖一段鐵路,反誣東北軍所為,開始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為掩蓋侵略罪行,美其名為「九一八事變」,中國人也一叫就是80多年。

知恥近乎勇。很多人把九一八稱為「國恥日」,還習慣於說日本侵華是國恥,應該牢記。其實我國並沒有從法律上確認「國恥日」,只是民間一種泛稱。從字義理解,「國恥」就是「國家的恥辱」。單純被侵略和屠殺不是我們的「國恥」,這是「國難」,「國恥」應該是國家的缺陷和不足。但我們卻是本末倒置,一直只記住了日本侵略和殺戮的「國難」,卻諱莫如深,不知恥辱真相,忘記了「國恥」,卻總提起「國恥」之名,羞提「國恥」之事,真可謂不知「國恥」二字。

《孟子‧離婁上》說:「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人不可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九一八小調》唱道:「高粱葉子青又青,9月18日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後占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凶!中國軍隊幾十萬,恭恭敬敬讓出了瀋陽城!……」是誰「恭恭敬敬」?「國恥日」究竟「恥」在哪裡?

民國成立前後,孫中山並不認為東北屬於中國,而是滿族的土地,由它去吧。因此在致力於「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民主革命期間,東北土地並沒有引起孫中山和他的革命同仁的足夠重視。1912年初,孫中山便說:「當此次舉事之初,餘等即擬將滿洲委之於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國革命。」慶幸的是,特殊時代背景下的政治交易沒能成為厄運。孫中山病重期間接見張學良,期待東北青年要大有作為。

奉系軍閥張作霖雖投靠日本,但也據理力爭,給日本人題字,還幽了一默,把「張作霖手墨」的「墨」字故意少寫了下面的「土」,成為 「張作霖手黑」。他語出驚人:「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這叫寸土不讓!」 但是奉系軍閥「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精神上盲目媚日,承認日本在滿特權,經濟任由日本「金票」控制市場,辦講武堂練兵都要依賴日本顧問教官。

精神上首先成為日本俘虜

和人們通常想像的不一樣,九一八事變日本之所以勝利不是因為武器先進,傳統的落後就要挨打的老理竟然顛倒。不是日軍武器先進,而是東北軍武器優於日本。拿更早的甲午戰爭說起,北洋艦隊似乎不像我們現在想像的那樣不堪一擊。

北洋艦隊是清末建立的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1888年12月17日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成立,艦艇總數達到50多艘,排水量4萬多噸。此時,中國的海軍實力已經成為世界第七,亞洲之首。然而,由於清廷的腐敗沒落,竟然在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將近40年之後,1931年的東北軍步兵精銳和大部炮兵分佈在平津及河北、察哈爾一帶,留駐東北的是步兵12個旅、騎兵3個旅和省防旅。奉天省內東北軍6-9萬,日本關東軍兵力10,500人。盧溝橋事變爆發前,日本華北駐屯軍總兵力約8,000人,中國駐軍二十九軍總兵力約10萬人,也沒能在七七事變之際勝利。

而1931年的東北軍不僅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在裝備上亦有相當的優勢。關東軍沒有空中武裝力量,甚至在輕武器方面也沒有東北軍「捷克輕機槍」這樣先進。

海軍方面:東北海軍擁有大小艦隻21艘,3.22萬噸,艦隊官兵3,300人。主力艦「海圻」號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巡洋艦,其餘還有「海琛」、「鎮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戰艦。

9月18日,東北軍代理長官張作相正在為父治喪,參謀長榮臻則忙於為父賀壽,第7旅旅長王以哲均不在軍中。張學良整軍不嚴,軍中無主,給日軍以可乘之機。傍晚,日本關東軍炸毀瀋陽柳條湖一段鐵路,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以此為藉口,炮轟東北軍北大營。

很顯然,東北人體格健壯,虎背熊腰,好勇鬥狠,沒有不敢打的架,沒有不敢罵的話,「東北虎」是也,以至於外省市人把許多刑事犯罪和黑社會都同東北人聯繫起來。然而,在九一八之夜,東北人中最勇敢最強大最善戰的代表──東北軍官兵,卻沒能盡到守土保家之責,或在床上酣睡,或抱頭挨打,或拿拳頭往牆壁上捶,任由日軍長驅之入。北大營6,800名士兵被600多日軍趕了出去,瀋陽失陷。

許多人至今評述:「東北軍許多人便如鼠見貓,精神上首先成為日本人的俘虜,再加上有上峰的退讓命令,在全身戰慄發抖時焉能進行抵抗?」 「當年天不怕地不怕、高大威猛的東北大漢被小個子日本人打成了健壯的奴才。」

張學良:不抵抗將軍?

以前有學術界認為東北軍沒放一槍一彈就灰溜溜地跑了,拱手讓出了北大營。其實在北大營的少數基層官兵表現出了本能的愛國情懷,在違背軍令的情況下進行了抵抗,使得我們才不至於這麼徹底地絕望。第七旅620團團長王鐵漢率小股部下向日軍還擊。

區區幾百個日本關東軍士兵夜襲北大營,步兵伍長新國六三是戰死的第一個侵略者。

不過,戰鬥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受傷24人,死亡兩人。如此小規模的戰鬥卻成為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成為14年抗日戰爭的開始,從中不難體驗到中國的窩囊和屈辱。而在德國侵略蘇聯第一天,蘇軍損失數萬人,蘇軍寧死進行頑強抵抗。

關東軍6天佔領遼寧、吉林兩省的全部戰略要地。到1932年2月5日,日軍傷亡1,200人,佔領東北全境,東北軍抵抗寥寥,退入關內。隨後一大批東北軍政官員投敵附逆,為日寇建立偽「滿洲國」充當傀儡。

東北軍9.5萬餘支步槍、2,500挺機關槍、650餘門大炮、2,300餘門迫擊炮,262架飛機,以及大批彈藥、器械、物資等,全部落入日軍之手。唯一的金庫所存現金7,000萬元,亦被洗劫一空。後來在華日軍的迫擊炮等許多武器由瀋陽兵工廠生產。

東北同胞淚盡胡塵。日軍槍殺、刺殺、鍘殺、活埋、炮轟、火燒、灌水、電磨、餵狼狗,種種令人髮指的暴行,磬竹難書。苦難和淚水,流浪和思鄉,成為許多東北人和中國人的苦痛記憶。

請記住,如果精神繳械,再先進的武器也是廢銅爛鐵。九一八應該全國鳴警報,牢記這個恥辱和苦難。

長期以來,中國人都深信所謂蔣介石給張學良發去命令其「不抵抗」的電令:「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挑釁,我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朝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希轉飭遵照執行。」

中國人還以為9月12日蔣介石密約張學良到石家莊:「要你嚴令東北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准抵抗。」多處歷史記載9月18日當晚,蔣介石連發十多份電報,要求張學良堅決不抵抗,結果張學良背黑鍋,被誣為「不抵抗將軍」,這些一度成為史家定論。我國許多文藝作品中都有這種刻畫,蔣介石極端的醜陋,張學良極端的愛國;蔣介石極力主張剿共,張學良極力主張聯共抗日,並發動西安事變,這也是許多人對他感情深厚和敬佩之所在。我也曾深信不疑,還賦詩一首歌頌:

面對殘破血雨腥,
神州半壁烽煙中。
無有少帥中華膽,
何時餘日墮東風。

嬌妾重於國土

隨著政治禁忌的開啟,耀眼的張學良光環下出現了某些陰影。張學良主政東北,固然政績斐然,但是專制化管理,並以極端手段處決即無取死之道更無應殺之罪的楊宇霆和常蔭槐,使他連一個真正的副手都沒有。「自楊宇霆被殺而奉事不可為」。九一八後,張學良曾排斥的吉林部隊與他分道揚鑣。

有學者打趣說吸毒成性、沉湎女色的公子哥張學良「寬以待人」,和張學良傳出緋聞的女性囊括當時中國最有名、最有地位的美女,如蔣介石夫人宋美齡、末代皇帝溥儀弟媳、美國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後母、國民黨外交部長顧維鈞的夫人,甚至包括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女兒、外交部長齊亞諾夫人。張學良被迫辭職出國時,首先向情人一一告別,被責駡為「嬌妾重於國土」。

張學良也不諱言好色,曾經說自己有過11個情婦,當時人稱風流少帥。他愛講葷笑話,還作了一首打油詩自嘲「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雖不是英雄漢,卻也好色似英雄!」他還自嘲道:「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我亂七八糟得很!」。

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帶有權衡整體國力迫不得已的隱衷,出於對內鎮壓和武力反共的迫切要求,顯然違背大眾意願,損害國家利益,影響了張學良的判斷和抗戰大業的迅速展開。但是,我們也有理由疑問,蔣介石沒有對東北軍的直接指揮權,以「愛國狂」自稱的張學良何以能夠聽從一紙「不抵抗政策」而棄東北於不顧?何以不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以效忠「黨國委座」至此?何以不允許蔣介石的中央軍進入東北,卻能聽任日軍為所欲為?何以後來防守錦州和長城抗戰時,蔣介石與汪精衛數次令他抵抗他卻撤兵?

張學良對美國學者唐德剛說:「這日本小兵在街上,看到東北軍人的刺刀,他們就走上前,在刺刀上劃火柴,故意挑釁。那東北小兵脾氣大著呢,你來劃火柴,老子就捅你一刀。但我下令絕對不許反抗,任你搗蛋,老子就是不反抗,你再搗蛋、找藉口,老子就是不讓你有藉口,當時都是這樣的思路。」於是命令:「不要跟他衝突,他來挑釁你離開他,躲開他。」
事變後的19日上午10點,張學良對《大公報》稱,「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在致國民政府電中,張學良也說「我軍抱不抵抗主義,毫無反響」。

可見「不抵抗」,成為張的一種「英明策略」。張學良認定「彼有強權,我有公理」,期盼國際干預。然而駐國聯的中國代表顧維鈞向國際社會求援時,人家的回答是:「你們自己都不抵抗,怎麼能期望別人替你對付日本?」

蔣介石替張學良背黑鍋

張學良的悲劇性還在於父仇沒報,九一八這麼好的復仇機會偏要放棄,因為所謂理性而生愚蠢,如果當時激情抵抗,正好可以為父報仇。

當然,張學良幡然悔悟後也出資支持義勇軍,夢想收復失地。但是被迫率東北軍圍剿紅軍,多次向蔣介石哭諫停止剿共,聯手抗日,卻被置之不理。1936年12月12日,他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日本和蘇聯抨擊張學良兵諫是效仿其乃父土匪張作霖綁票的惡習。

九一八事變之際,就有人認為張學良不抵抗,他本人也是承認的。然而此後由於各種政治糾葛、出於各種目的,計謀如同一塊無所不掩的大布,把責任全都推給蔣介石,生生地逆轉了歷史,陷於虛假。事實不是張學良替蔣介石背黑鍋,而是蔣介石替張學良背黑鍋。

但是張學良敢於自我揭露、勇擔重責、光明磊落的精神光耀古今,給那些篤信「屁股決定腦袋」,習慣於搬弄是非、一再粉飾張學良的史學痞子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至今,還有人認為堅持不抵抗的只是蔣介石自己,隻字不提張學良自述,無形中還在迎接著張學良的耳光。文藝界在張學良關於不抵抗自述問世後的啞言,是吹捧張過度後被當事人戳穿後的尷尬。實張本人活得率直,是其他人非要把他神話,連他本人都不願意!

對於張學良晚年寧願滯美不回老家的原因,有的專家認為,張學良因為不抵抗,不敢面對家鄉父老。有的研究張學良的學者講述,貪官市長莫綏新帶瀋陽市代表團到夏威夷見張學良,香蕉皮、煙頭亂扔,搞得客廳亂七八糟。張學良生日宴會,有人為爭席位大打出手,群魔亂舞,差點弄翻輪椅,不歡而散。張學良怒斥「簡直是土匪」。趙四小姐十分反感,說再不歡迎大陸人去。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世紀行過,巨星隕落。張學良寧肯客死海外,終老他鄉,也不肯葉落歸根。個中緣由只有他自己最為清楚……

無論張學良為何沒回祖國,都已隨著他的逝去而成為煙雲。甚至,有人說張學良葬在美國是中華民族的恥辱。他也許看中了那兒的寧靜和安詳,沒什麼不可以。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