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社會主義系列3】美國霸權衰退與拉丁美洲新整合

【21世紀社會主義系列3】美國霸權衰退與拉丁美洲新整合
文■瑪塔.阿內克(Marta Harnecker) 譯■阿偉

(2011.11.17《新國際》)

有兩個具體的例子足以說明中國的身影在拉美大陸愈加頻繁出現:2009年5月19日,中國與巴西簽署了13份在能源領域方面的合作協定。中國於是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此之前幾天,魯拉總統也曾建議兩國應使用自己的貨幣、而非美元,來進行貿易。

在連接兩次的「金磚四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會議中,那個擬定在四國之間的貿易,不採用美元計算的計畫又有更近一步的進展。

中美兩國在拉丁美洲的較勁

在2009年最後幾個月,中國與委內瑞拉的貿易和經濟關係也更加緊密。在農業、能源與工業等領域,雙方已簽署協定。另一項簽屬的協定,則是把「中國-委內瑞拉發展基金」(China-Venezuela Development Fund)的資金,增加一倍;達到原本設定的120億美元。這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付給任何國度最大的信用款項。

牛津聖安東尼學院(Saint Anthony’s College)經濟學教授桑切斯(Diego Sanchez Ancochea)說,這已為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與其他拉丁美洲國度,帶動出新的資源與機會。

但這也會引發嚴重的風險與威脅。像是與中國的貿易赤字急劇上升;強化了「拉丁美洲,尤其是安地斯山區(Andean)國度、以及那些處於『南錐體』國度仍以原有方式參與世界經濟」;以及對那如紡織業等勞動密集部門,造成重大的打擊。

既然中國有相對的高生產力,與較低的實質工資,這些協定可能會把大量的中、小型經濟體給排擠掉。

在另一方面是美國所主導的「美洲自由貿易區」的退潮,拉美自行創立「玻利瓦爾美洲替代計畫」(Bolivarian Alternative for the Americas,ALBA),取代了美國政府在整個美洲大陸建立起「美洲自由貿易協定」(FTAA)的計畫。

但是對這「美洲自由貿易協定」計畫取而代之的,是古巴與委內瑞拉所簽訂的協議而於2004年12月14日創設的「玻利瓦爾美洲替代計畫」,簡稱為ALBA。

自此之後,又有一些拉丁美洲國度加了進來:2006年玻利維亞,2007年尼加拉瓜,2008年宏都拉斯與多明尼加,2009年安提瓜與巴布達、聖文森和格林納丁斯群島,以及厄瓜多。面對這種局面,白宮也決定來與一些拉丁美洲國度,如智利、烏拉圭、秘魯、哥倫比亞,以及中美洲國度等簽訂雙邊條約。

厄瓜多關閉美國軍事基地:2008年11月1日,厄瓜多總統柯利亞(Rafael Correa)宣佈他將不會續簽合約;不再允許美國「南方指揮部」(Southern Command)在厄瓜多的曼塔市(Manta)繼續維持它的軍事基地。這份於1999年簽署的條約,是於2009年到期。這對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可是個沉重的打擊,因為這基地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最大的一個軍事操控中心。

會作出這樣的決定,當然是有很多的原因。但主要的,絕對是一個公然違犯厄瓜多主權的事件:2008年3月1,哥倫比亞軍方一個中隊越過厄瓜多邊境,進入蘇康比省(Sucumbíos),向駐紮在那兒的「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人民軍」(FARC)營隊,發動戰爭。在這場攻擊中,有25人死亡,其中包括武裝力量指揮官雷耶斯(Raul Reyes),以及一些墨西哥與厄瓜多的百姓。就在宣佈不會再對美國軍事基地續約之前不久,厄瓜多首都基多也公布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滲透到厄瓜多武裝部隊的正式報告。報告中也指出:哥倫比亞攻擊厄瓜多領土的行動,是受到曼塔市的美軍飛機支援。

美國霸權下降

在宣布停止關閉基地之前,另有兩個厄瓜多政府堅守獨立和主權立場的例子。其一是:2009年2月7日,美國大使館一位海關職員阿斯托卡(Armando Astorga)遭到驅逐。這是因厄國政府拒絕繼美國大使館對厄瓜多國內警政、情治單位的高階主管,包括總指揮官的人事命令,繼續保有最後裁決權。緊接著在10天後,又驅逐了美國大使館的首席秘書蘇利文(Max Sullivan);這是因為厄國政府無法忍受他在操弄國內事務。結果是「五角大廈」只得把船舶、武器與高科技諜報設備轉到哥倫比亞的軍事基地。

古巴加入「里約集團」(Rio Group):古巴正式加入「里約集團」,是於2008年12月16日在巴西芭依雅(Salvador Bahia)進行的33國政府領袖與會的「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高峰會議」( the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ummit)中所宣布的。而這也加強了古巴在這地區出現的身影。

「美洲國家組織」達成共識:取消對古巴的制裁:2009年6月3日,在宏都拉斯舉行「美洲國家組織」(OAS)會議的各國外交部長,同意廢除於1962年驅逐古巴的決定。厄瓜多外交部長法可利(Fander Falconí)指出,這項決定「已取得所有代表的認可」;他也補充說,這項協定「反映出拉丁美洲正經歷的世紀改變。」

巴西購買法國軍事裝備:2009年9月,巴西魯拉總統與法國沙柯吉總統(Nicolas Sarkozy),簽署一項協定。這使得巴西獲得重要的戰略性軍事裝備,除了之前購買的36架戰鬥機外,這次總額120億美元的經費,用來購買5艘潛艇,以及50架軍事運輸直升機。

這項協定,應是要「來完成那因美國霸權的下降、與巴西崛起為世界強權,所引發的戰略性轉移」。阿藍念(Aram Aharonian,新拉丁美洲電視網路「南方電視」TeleSur的創始人)的看法則是:在那帝國(譯註,指美國)以往後院之處,興起一個自主的軍事-工業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這目標,是想要形成一堵圍繞起亞馬遜地區,以及那方在巴西海岸線外所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區的圍牆(2008年,在巴西海域發現了約有5千萬桶石油的含量)。而巴西的國會,在反對派也支持的情況下,批准了這項協定。

阿藍念認為,這不僅是一個由政府所採取的措施,而是由整個國家所做出的決定。至於那與這協定極為攸關的軍事部門,則擔心自身軍事在科技上的劣勢;擔心西方強權進行干預──西方強權自1990年以來,一直想在亞馬遜地區「推動共享的主權」。另也有資訊說,巴西已有製造核子武器的能力。

新自由主義去失正當性

巴拉圭總統拒絕「南方指揮部」的駐紮則是另一種宣示主權的姿態。在日益拒絕美國軍方在次大陸出現的形勢中,巴拉圭總統魯戈於2009年9月17日決定:不允許美國軍隊進入,即使美軍內部有那些從事人道救助的專業人員所伴隨也不行。美國若是設立「南方指揮部」,即是指,把美國平民和軍事操作人員總計,會有5百位美方人士在巴拉圭活動。

「第二屆非洲-南美洲高峰會議」(The Second Africa–South America Summit):拉丁美洲各國,不只在美國沒派代表出席的場合,相互間有愈來愈多的協調;而且在同時,我們各國也與非洲的協調日益上昇。「第二屆非洲-南美洲高峰會議」也於2009年9月在瑪格麗塔島(Margarita Island)舉行。總共有27位總統與政府領導出席。這次的會議也呼籲宏都拉斯回歸到民主和憲政(譯,2009年6月,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在穿著睡衣下給綁架,流放國外);而且也提出一項建議:制訂一個「2010~2020年戰略計畫」(2010-2020 Strategic Plan),來設定起兩地區之間合作的架構。

南方銀行:(委內瑞拉)查維斯總統那早在2006年年中所提出成立「南方銀行」(Banco de Sur)建議,也於2009年9月28日開花結果。這個開創歷史的事件,是於2009年9月底於委內瑞拉瑪格麗塔島召開「非洲-南美洲高峰會議」中所決定的。南美洲各國的領袖參與此次盛會;像是委內瑞拉的查維斯,巴西的魯拉,厄瓜多爾的柯利亞,巴拉圭的魯戈,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阿根廷的費南德茲,以及烏拉圭的瓦茲蓋斯等,都簽署了這份銀行的創始章程。它的啟動資金是70億美元。

原先的構想,是在南美洲來創建一個多邊的金融實體,來替代那些由工業化國度所掌控的「國際貨幣基金」(IMF)與其他的信貸機構。這想法也歷經數次會議的討論,而讓這銀行終於能夠設立與運作。秘魯的經濟學家烏格德切(Oscar Ugarteche),就對「南方銀行」這想法十分的興奮。他表示這可匯集各國中央銀行的國際儲備,並將之有效地用來帶動最貧窮地區的發展,尤其是其生態和社會的可持續計劃;這個銀行,也應是朝向「一種南美洲新的整合」的第一步。

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新自由主義去失正當性,資產階級式自由民主不再珍貴。即使在這地區大多數政府,仍維持大致的自由市場信條,但很少會堅守那新自由主義模式。這個模式,一旦顯現出無法解決各國緊迫面臨的問題時,就失去了正當性。在我們這塊次大陸上,新自由主義的炙熱時代已遠遠給拋在後面。雖然美國日裔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高唱的「歷史的終結」還沒來到此處,真正已經到來的,反而是新自由主義的終結。當前全球的經濟危機,則是對其「致命一擊」(coup de grace)的一個因素。

邁向另一種替代方案

巴西的社會學家伊密.薩達(Emir Sader)則指出,在拉丁美州出現一個「霸權危機」;在其中「新自由主義模式和推動它的勢力集團,招式都已轉弱;它只能透過像是在巴西、阿根廷與烏拉圭諸國,採用較緩和的方式來落實這模式,而力求存活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兩個路徑,把資本主義再翻新?或是邁向另一種替代方案?

所謂替代方案是不以利潤邏輯為考量基礎,而是基於人文的、以團結為基礎的邏輯,而得以來滿足人類的需求,得以在我們地區開創出一種不是讓菁英獲利,而是來使廣大民眾受益的經濟發展。

原有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無法為民眾帶來正面的經濟成果,而且也負面地影響到資產階級式民主的公信力。民眾不再信任這種形式的政府,而且也越來越不想接受那在選民與當選者之間的鴻溝。

拉丁美洲每年都做的民主滿意度民調「拉丁氣壓計」(Latinobarómetro)顯示:1998年查維斯方當選委內瑞拉總統時,全拉丁美洲只有37%的人對民主制度感到滿意,而在委內瑞拉這比率甚至更低:只有35%。但是到了2007年,拉丁美洲對民主的平均滿意度仍然為37%。但在委內瑞拉,滿意度則上升到59%。在一些國度,有些人會緬懷過去的獨裁政權;因為至少在當時,是更有秩序與更有效率的。在民主制度失去公信力的同時,那些傳統政黨也開始面臨危機。人們對政治和政客普遍不信任。但是在最新的「拉丁氣壓計」民意測驗顯示:2008年,委內瑞拉民眾對民主的滿意度上升到82%。

這不是很奇怪嗎?即使委內瑞拉的查維斯常被國際主流媒體指責是個獨裁政權,但絕大多數的委國民眾,卻對民主很滿意。更有意思的是,在其他國度對民主的平均滿意度,也從37%上昇到57%。因此,這樣來說,也不算是沒有根據。左翼政府所推動的策略,開始顯出成果時,人們對民主制度的看法,也有了轉變。

不論媒體抹黑的方式,新自由主義實際上所造成的不義,反應民眾的意識已進一步提升。這種高度的覺悟,迅速在蔓延,而且反映在選舉上,選民支持那些採取反新自由主義綱領的政府。

帝國反擊:再殖民與懲戒

即使在力量對比上,出現一些顯著的變化而有利於左翼與進步的政府。但這並不表示美國是個紙老虎。在失去意識型態與政治的影響力、再加上在這地區經濟實力衰退下,它所能補救的方式,就是加強傳媒的影響,與提升在當地的軍事力量。

目前,在美洲次大陸仍有23座美軍基地;而每一年也仍會舉行多邊軍事演習,來訓練這地區的部隊。第四艦隊在加勒比海地區與中、南美洲巡戈也已重新啟動;而美國情報網絡也再度擴展,來監控這地區各種民眾運動的動態。

這個帝國也正採用各種辦法,來防止那會挑戰美國支配政策與強制奴役的各地全國性勢力。

因此,美國也開始對它在這地區的忠實盟友與灘頭堡哥倫比亞,做鉅量的軍事援助,同時削弱任何它無法直接來控制的政府。美國也會支持那些像是在玻利維亞(東部資源豐富的「半月」Half Moon states省份)的、厄瓜多,與委內瑞拉那盛產石油的蘇禮雅省(Zulia)的分離主義運動。

尤其是過去兩年來,在面對拉丁美州左翼勢力無法阻擋的狀況下,「五角大廈」已決定實施「對整個大陸再殖民與懲戒計畫」。它的目的,是要停止、並盡可能來扭轉那因查維斯所帶起的一個建立自由的、與有主權的拉丁美洲的風潮。這個帝國無法接受那它即使是在這地區佈署出強大的經濟、政治、軍事與媒體的勢力,而拉丁美洲各國卻仍在推動那違背它的籌劃、且尋求自主的議程。

對厄瓜多爾發動新一輪攻擊

墨西哥一位研究員塞塞尼雅(Esther Ceceña)指出,2008年3月,那場對厄瓜多蘇康比省的攻擊動作,是個「美國想來掌控它生存空間,整個美洲大陸的新一輪戰略」的起點。這場攻擊,是做為帝國策略的第一步;而這整個政策,也並未因歐巴馬上台而有所改變。即使是厄瓜多發出抱怨、而且是在這地區大多國度的支持下,美國才因應整個大陸新的形勢中,在提昇戰火中採了煞車。

美國的這次軍事行動,雖有「五角大廈」的支持,但受到「美洲國家組織」的譴責,說它侵犯了厄瓜多的主權。而這也觸發了波哥大(譯註:哥倫比亞首都)與基多(譯註:厄瓜多爾首都)中斷外交關係。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