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預告│又窮又厭世:當代青年的情感政治與貧窮化問題

【文化研究ROUTER X 台社論壇 X 重新思考民主論壇】
又窮又厭世:當代青年的情感政治與貧窮化問題

 

 

時間:2019年3月8日(五)9:40-17:20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310會議室(備用:A202)(現場採自由入座,場地座位有限,建議提前入場)。

主辦:文化研究ROUTER》、台灣社會研究學會、重新思考民主論壇(《新國際》、《苦勞網》)

協辦: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學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首爾大學社會發展硏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

活動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46695539588191/

參加表單:https://goo.gl/forms/nyfsSY9068dFPGac2

摘要手冊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X9O6Af5585Ruf2QMcNt9kjsHOEjB6c8o?fbclid=IwAR3QlXR983jfx9mKeaAfPSZPd6q-n2LGQKnYuSvFQ6LJBh2MoAsUPMlYVNg

主旨: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模式走到盡頭,各種矛盾更為加劇。彈性化與兼差多工的工作狀態與惡化的勞動保障已是常態,生活也面臨了貧窮化與不穩定的狀態,薪資追趕不上物價與房租(房價)的增長,帶來了過勞、窮忙、生活走向「下流」,以及情感上的憂鬱與焦慮。2011年,「崩世代」曾描繪了台灣經濟貧富差距擴大、政府財政赤字、以及社會福利破產的危機,強調當下的「小確幸」情感與生活形態,則是回應了「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買房、成家立業等)」等傳統人生成功意義已不再是未來的保證。2016年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於2018年修惡《勞基法》,將勞工推往更過勞的處境。「厭世」與「厭世代」的出現是「小確幸」的另一面,描述著看不見未來(成功)的可能與過勞窮忙的處境,也隱含了台灣在國際與兩岸政治經濟矛盾下「困住了」的處境與尋求自我定位及認同的焦慮。

本次論壇從情感政治的角度,欲理解近年於台灣流行的「厭世」與「厭世代」一詞,以及分析當中的政治想像與青年文化,並參照了如中國大陸的「喪」文化、韓國、香港等青年狀態。同時,本論壇試圖進一步分析「厭世」現象所指涉的政治經濟問題,以及思考貧窮化的階級問題與不穩定的生活狀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參與討論!

議程:

時間/主題 與談人
9:40-11:40

「厭世」的情感政治與青年文化

主持/引言:

何東洪(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

與談:

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厭世:台灣青年世代的情感政治

張智琦(《苦勞網》記者):

小感傷與「大」拒斥:台灣年輕詩人的「廢鬱詩」

謝碩元(愁城成員):

搖滾樂、厭世與衝動

李許濤(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生):

「喪」的現實與文化表徵之間:90後青年文化政治的可能性

13:00-15:00

「看不見未來」的希望/厭世政治

主持/引言:

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與談:

鄭亘良(《新國際》、《台社季刊》編輯):

看不見未來:台灣「厭世代」的世代論述

羅小茗(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旁觀未來

曾仲堅(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傳播學博士):

香港買房的希望政治機制

周鈗涏(首爾大學社會發展硏究所選任硏究員):

Affect of Korean Dirt Spoon among Elite Youths

15:20-17:20

誰的厭世?再思貧窮化的階級問題

主持/引言:

林深靖(《新國際》主編)

與談:

陳崇真(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2008年後的青年貧窮再現:世代貧困中的社會與個人

張宗坤(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生):

永遠的草莓族?:青年貧窮化的政治經濟根源

林柏儀(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

重訪「青年貧窮化」

戴瑜慧(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台北寄居蟹──隱形青年遊民的發聲

 

※半開放對話論壇,主持引言10分鐘,與談每人20分鐘,綜合討論30分鐘。

※論壇以中文進行,《苦勞網》與ROUTER將於臉書進行直播。

 

發佈日期:2019/03/04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