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重溫》雷鋒的時代意義:論中國革命精神與群眾組織

【論壇重溫】成功大學台文講堂
重新思考社會主義「反叛與背叛——憤怒的年代,火熱的青春」系列論壇
雷鋒的時代意義:論中國革命精神與群眾組織

 

論壇錄音:

https://1drv.ms/u/s!Ajb1jq76pYumrmTuVN_R1FkJulWO

參考文章:
賀照田:如果從儒學傳統和現代革命傳統同時看雷鋒
 

 

 

時間:2018年5月23日(三)19:00-21:30

地點: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台文講堂

(台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力行校區)

主辦: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鍾秀梅研究室、新國際

主講

賀照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交大社文所客座教授)

與談:

徐文路(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研究中國共產黨歷史)

蔡志杰(高雄市人民團體聘僱人員職業工會研究員)

林深靖(新國際主編)

主持 / 引言:鄭亘良(新國際編輯)、李亞橋(成功大學台文系博士生)

(主講:50分鐘;與談:各20分鐘)

 

 

說明:

談到運動的群眾組織工作,刻板印象往往是由上而下的嚴密集體關係。但是,近年在全球發生的群眾運動,尤其是強調青年參與的運動,則特別標榜反對前者的階層關係,著重個人的自主與平等參與,甚至是無組織的組織結構。「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組織方式是典型的例子,強調水平、沒有剛性的組織結構、多元的群眾連結。

在台灣,「無架構」曾是2008年野草莓學運嘗試的組織形式,但最終以失敗告終,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雖然並非全無架構,但也引發了場外團體及參與者質疑場內核心決策的組織不夠透明、民主。在香港的雨傘運動現場,不時可以聽到參與者「不要大台」(核心決策圈的領導)的呼聲,他們反彈既有運動團體的領導,希望自我組織並發起游擊式的抗議行動,這樣的方式幾乎構成了大部分時刻運作的基調,也形成運動分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民進黨《勞基法》修惡,12月23日晚上爆發城市游擊行動,一方面在場有著年輕的工運組織者臨時擔任起組織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也有許多參與者,並非由工會所組織動員而來。

雖然近年的社會運動組織方式有了變化,但如果說運動毫無組織或不需要組織,是不切合現實的宣稱。問題在於:究竟這些組織方式是什麼樣的方式?這些組織方式的運動主體是什麼?這是在什麼的歷史與社會脈絡下浮現的?同時,近年經濟衰退加劇了資本主義的危機,伴隨而來的社會矛盾促發了民粹保守力量的反撲,左翼與工會運動該如何面對此情勢下的群眾狀態,並思考自身的群眾組織工作呢?簡言之,具有左翼精神的社會運動,需要什麼樣的群眾組織呢?

Antonio Negri & Michael Hardt的「諸眾」(multitude)概念,可謂是目前學界思考此一問題的重要參考。不過,中國革命的成功與面對的問題,也是諸多左翼運動思想與實踐的借鏡。如何理解中國革命的群眾組織經驗,不僅有助於台灣左翼運動思考群眾的問題,也有助於跨越兩岸冷戰體制的分斷,形成連結的思想基礎。

本次演講主講者賀照田老師,現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並於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以「中國新時期興起的精神與思想意涵」為主題,講述中國文革後的歷史與精神狀態。賀老師曾著有《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當代中國的思想無意識》等書,並主編簡體版的《人間思想》刊物。賀老師對於中國革命如何把握群眾的精神狀態、如何將革命運動的組織從階級擴大到人民、群眾路線所面對的問題等,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材料與精闢的文獻分析。本次演講以「雷鋒精神」為主題,涉及中共主體打造、集體打造等對理解中共革命具有核心重要性的議題,歡迎關注社會議題,對中共歷史、左翼運動、群眾組織等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師生參與。

 

成大通識認證報名網址:

https://activity.ncku.edu.tw/index.php?c=apply&no=3974

 

發佈日期:2018/06/10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