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專文】窮人的騷動 ──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與埃及反政府運動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專文】
窮人的騷動
──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與埃及反政府運動
鍾秀梅

 

【編按】2011年,突尼西亞和埃及的民變來得太快,不僅這些北非國家的當權者反應不及,就連歐美國家的領導人也突兀莫名,一時之間不知所措。媒體上似乎突然多出了班阿里(Ben Ali)和穆巴拉克(Hosni Moubarak)兩位「獨裁者」。然則,對於西方媒體而言,「獨裁者」這個名號,過去不是都只保留給伊朗或北韓這些所謂「流氓國家」的大頭目嗎?突尼西亞和埃及長期以來被西方視為「溫和」的國家,是理性的穆斯林,突尼西亞總統班阿里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更是長期被歐美大國視為親密戰友,美國五角大廈充分提供軍備和軍事訓練……究竟要如何看待阿拉伯世界的變局?人民蜂起的原因何在?意義為何?未來可能如何發展?

突尼西亞1月14日革命廣場,圖片來源:劉姿君

 

早於2009年夏天,伊朗「綠色運動」(the Green Movement)展開了反對內賈(Mahmoud Ahmadinejad)總統選舉作票的抗爭,百萬頭戴綠色絲帶的市民上街高喊:「我的選票在哪兒?」這場運動被認為是伊朗自1979革命之後最大的草根民權運動。

 

改良運動或是基進革命?

三年之後,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與埃及反政府運動蜂起,綠色運動領導者穆沙維(Mir-Hossein Moussavi)於2011年1月30日評論道:「為了發覺這一連串關連與雷同的秘密,其實不用想得太遠,只需要將埃及最近的選舉和伊朗選委會主席否決百萬市民的聲音做比較,就可得知。仔細觀察阿拉伯與中東世界的貪腐政權,我們可以辨識出政府侵擾新聞與電腦網路和關閉社會網絡的相同模式,他們切斷手機、網路,禁止任何評論,把反對者送進牢裡。」

穆沙維的想法有代表性,這三個地區發動群眾抗爭,意圖將伊朗內賈德、突尼西亞的班阿里和埃及穆巴拉克政權推翻,並要求改變政策和保護人權,這到底是改良運動還是基進運動?「半島電子報」政治專欄作家理查‧佛爾克(Richard Falk)認為2009年「綠色運動」所代表的人民運動性質,基本上表達了「社會希望」但不是基進的革命,也未挑戰伊斯蘭共和國憲法架構。

順著佛爾克的分析,我們要問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埃及反政府運動與綠色運動有何關連?如何理解這兩國政權崩解的過程?這種「窮人的騷動」,是否有讓底層人民翻身的可能?

阿拉伯世界的民族國家自1990年代之後,其權力的鞏固主要依靠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反恐政策維持,然而國家主權危機卻也埋伏其中,四種因素正在支解國家機器的合法性:

一、1990年代之後新自由主義的私有化政策,鬆動了國有化的基礎,世界經濟論壇的「達沃斯寡頭政治」(the Davos oligarchs)決定了阿拉伯國家的政策走向。

二、2001年911事件之後,布希教條所主導的反恐戰爭,讓阿拉伯世界成為戰場,美國在阿拉伯世界主導或公開或隱蔽的軍事與議會操作,阿拉伯國家陷入後殖民時代再受宰制的境地,以反恐為名卻踐踏人權的紀錄歷歷在目。

三、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世界經濟景氣蕭條,導致貧富不均,青年失業率高漲,基本生活水平下降,人民對國家的向心力逐漸解體。

四、中東與北非的社會反抗力量,動搖了專制獨裁的基礎。

突尼西亞與埃及差異很大,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地緣政治上居於關鍵性戰略地位。兩個國家的政權結構、憲法與軍隊的角色也有所差異,但是兩者在一個月內接連發生巨大的人民運動,這與經濟形勢息息相關。突尼西亞民眾不能忍受糧食價格高漲、高達三成的失業率,即使受過良好教育訓練的青年也找不到工作機會。突尼西亞的大米、小麥和玉米價格從2003年每噸600美金漲至2008年1800美金;而到了2010年5月,穀物價格再度提高32%。同年12月,糖、穀類加工品與食用油價格達到新高。而國際貨幣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又火上添油,要求大舉開放市場,解除突尼西亞的關稅壁壘,結束食物補貼政策,於是,因為經濟危機所導致的政治動亂隨之而來。

突尼西亞1月14日革命廣場,圖片來源:劉姿君

 

到處都有等待爆發的火藥桶

埃及的情況也很類似。2000年之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已經造成極端不平等與飢餓的社會,上百萬個家庭陷入赤貧狀態,8千萬埃及人每日收入不到2美元,佔了埃及人口的四成,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九成找不到工作。因此,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發生不到兩週,原本傾向支持穆巴拉克的埃及總工會,立即發出聲明,要求政府管控食物價格、加薪並配給食物,這是茉莉花革命對埃及社會所啟動的觸媒效果。

然而,這兩個運動的參與者與主導力量複雜,底層運動主要由工會與市民組織發動示威、罷工、群眾集會、與自我防禦委員會。第二種政治力量則繼承1950年代解殖運動的反對派人士,由左翼知識份子與社會主義政黨力量為主。第三種勢力則是具有「阿拉伯精神」色彩的伊斯蘭民族主義力量。兩個運動都面臨獨裁政府的鎮壓,於是採取以「民主」做為最大公約數的運動策略。

但是,真正牽動阿拉伯世界的情緒,恐怕是對半個世紀以來被美國、以色列和歐洲以石油和經濟利益動機所發動的入侵強烈不滿。1953年,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1979年,美、歐強權介入伊朗社會主義革命;1990年代波灣戰爭;2000年之後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因此,阿拉伯世界隨地都有「火藥桶」(powder keg)等待爆發,只是沒想到是在美國最忠實的盟友突尼西亞,其人民發動抗爭的第一槍。而昔日伊朗綠色運動所積累的反政府能量逐漸發酵,同時,透過現代網路技術,抗爭的場景得以在全世界傳播,這又有加乘的作用。

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與埃及反政府運動,是近10年來民眾忿怨所累積的成果,如何讓「窮人的騷動」成為基進變革的動力,值得後續觀察。從1999年突尼西亞總工會爭取言論與旅行自由運動、2000年的學運、2001到2003年的反戰運動以及2008年的大罷工,乃至 2010年底以迄2011年初扳倒班阿里總統的群眾運動,這些帶有反資本主義性質的基進民主運動,正在擴大其影響力。

埃及反政府運動所訴求的要求麵包、工作、提高工資等基本經濟需求,也表現在打破資本主義邏輯的行動之中。上街的窮人要求免費與合宜的公共設施、學校、健康、婦權、土地改革、銀行社會化、消除債務、維護民族主權與人民權利等,這些訴求正以民主的組織方式建立起來。

阿拉伯世界的社會基進革命還在積累其可能性,而如何在台灣開展關於這幾波運動的討論,如何理解並連結阿拉伯世界進步的力量,如何追尋和平,重建尊嚴,這是我們當下應該積極思考的課題!

 

作者鍾秀梅 & Pierre Beaudet

 

本文作者是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活動宣傳:

 

諾貝爾和平獎國際論壇: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

Nobel Peace Prize International Forum

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

突尼西亞青年:希望與挑戰

Tunisian Youth: Hope and Challenges

 

一、時間/地點:

2017年12月20日(三)18:30-21:00(18:00開放入場)

成功大學成杏校區成杏廳

二、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

贊助企業:國立成功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動總中心、柏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媒體夥伴:獨立評論@天下

 三、主旨:

台灣致力於推動轉型正義與民間團體對話,和國際接軌的過程當中,第三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參照。為了讓一向缺少國際眼光與危機意識的台灣有新的思考方向,並提供台灣的青年學子有機會與國際著名的活動家與學問家進行對話與學習,我們邀請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團隊(Le quartet du dialogue national / 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來台講座。

「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團隊是由突尼西亞四個公民團體組成,包括「突尼西亞總工會」(Union générale tunisienne du travail)、「突尼西亞工業及貿易與手工業聯合會」(Union tunisienne de l’industrie, du commerce et de l’artisanat)、「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突尼西亞律師公會」(Ordre national des avocats de Tunisie)。這些工會與專業團體代表了突尼西亞社會不同階層的聲音,他們長年在突尼西亞耕耘,累積不少政治嘗試。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因為政治暗殺與社會動盪瀕臨崩潰,這些團體組成了「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致力於建立人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梁,並以「多元民主」(pluralistic democracy)的精神,促進不同政治與宗教團體的對話。「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提出的替代性和平政治進程,在突尼西亞和平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避免該國內戰爆發,陷入民粹政治對立。因此,為鼓勵不畏挑戰、為國家奠定基礎的突尼西亞人民,並替國際社會立下典範,2015年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和平獎頒給「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以肯定其貢獻。

台灣現今無論是在轉型正義的議程,或是當前公民運動與民主政治的課題,面臨了許多困境與瓶頸,「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實踐,開啟了社會不同團體與政治之間多元對話、協商的空間,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案例。本活動邀請團隊代表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來台進行講座與訪問,分享從亂局中突破的經驗,相信不僅有助於開拓台灣的國際視野,更對台灣長期以來處於各種分裂與對峙的社會情況,能夠提供台灣未來民主發展道路上值得借鏡的典範。

四、講者介紹:

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長期致力於突尼西亞的人權議題,曾擔任過「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 LTDH)的副主席,是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團體之一,同時他是「突尼西亞經濟與社會論壇」(Forum tunisien des droits économiques et sociaux, FTDES)的創辦人並為現任主席,推動突尼西亞社會與經濟的轉型。此外,他是「地中海歐洲人權網絡」(Réseau euromed des droits de l’homme)的執行委員,「地中海歐洲人權網絡」集結超過80個來自南北地中海地區的人權組織。他也是「突尼西亞尊重自由與人權委員會」(Comité pour le respect des libertés et des droits de l’homme en Tunisie, CRLTDH)主席。在2011年突尼西亞革命之後,梅沙悟德‧荷穆達尼曾任革命後第一場民主選舉的籌備委員。

 

聯絡人:曾家琪0912716465/pig520ya@gmail.com

官方網頁:

https://www.accupass.com/go/nckunobel2017

Facebook活動網頁請搜尋:

諾貝爾和平獎國際論壇: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

 

(現場備有口譯)

 

發佈日期:2017/11/30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