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終戰」與台灣光復

【光復節專題】
日本的「終戰」與台灣光復
許介鱗 (前台灣大學法學院院長,現任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透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在其內容中沒有一句提到交戰國的中國或其他亞洲各國。日本的媒體也跟著不說日本是敗戰而投降的,仍舊掩飾從前吹牛過火地說日本「神國」論,打「聖戰」絕對不會被打敗。

台灣曾經被日本殖民統治,老一輩的還受過日本的「皇民化」教育,但是有腦袋清楚的人,不會將日本的「終戰」觀,囫圇吞棗地套在台灣歷史之上。

 

 

現在,舉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來看看吧!

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到10月25日台灣光復前的政權歸屬模糊期間,在台灣總督府安藤利吉,就利用台灣統治權尚未移交給國民政府之時,從日本運送大量的「台灣銀行劵」到台灣。前台灣總督府主計課長鹽見俊二在回憶錄《秘錄·終戰前後的台灣》中,證實在1945年8月日本銀行加速印製1,000日圓和100日圓等紙鈔,9月大藏省(財政部)與日本銀行搬運了大量的「臺灣銀行劵」。因運送飛機滿載了紙幣,當時負責押送紙幣而同行的鹽見,沒有空位還得坐臥在紙幣堆上。此紙幣是由日本銀行印刷,算是本行的日本銀行,運送到台灣分行的錢,名目是支付給在台灣的日本官吏,薪水預付到次年3月分,養老金、退休金也相同的支付到次年的3月。

 

在日本投降當日即1945年8月15日,台灣銀行券的發行額約14億3,319萬日圓,而忽然從日本降臨台灣的「台灣銀行券」竟然超過1億日圓之多。這龐大1億日圓「台灣銀行劵」,如洪水猛獸般的席捲台灣市場,搶購食品與生活必需品等再運回日本。這也算是日本人從台灣掠奪帶回日本的最後一筆剝削吧。

日本首相吉田茂說 : 敗戰後的日本恐怕會出現一千萬人餓死,在台灣尚未光復而日本還能掌握到台灣的行政權時,日本可以隨心所欲大量印製好的紙幣,橫掃台灣市場上的物資,因為台灣總督還能控制軍隊與行政官。因此,台灣的糧食能救濟了敗戰後的日本國內的飢餓。

然而,害得台灣市場上的食米與其他生活必需品開始缺貨,加劇了通貨膨脹。不但如此,日本更放出流言,將物價飛漲的罪惡,全歸罪於即將來台接收的國民政府。台灣人民是無知的嗎 ? 只知道米價節節高漲、物資短缺,因挨餓而痛恨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國民政府腐敗,台灣人民沒得吃米,固然都是事實,但是清算「二二八事變」的舊帳之中,該有一筆日本暗中運送糧食到日本的事實,卻一直埋沒在歷史的陰影與塵土之中。

 

 

161026-%e8%a8%b1%e4%bb%8b%e9%b1%97%e6%9b%b8%e5%bd%b1

▲許介鱗書影

 

 

(2016年10月25日)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