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喬|牢禁中的戲劇輔育:從少年哪吒轉進逆風少女,打造一個離院後的支持系統

「2016至2018年,「差事劇團」在新竹誠正中學,針對青少年輔育院(監所)的少年,執行戲劇工作坊與演出。那些時日,經常在我腦海中閃過的意象是:哪吒既是可刨人骨肉的罪行者,卻又在「變身」後,得以轉化為蓮花座上,拯救瀕臨垂亡於萬千的聖者。原來,聖者與罪人僅僅是一線之隔的兩面,……劇場無法立即改變現實;然而,劇場是對話教育中,相當關鍵的一環。它,提供了我們如何思考並意識到改造現實的方向,通常不僅僅是個體生命尋求療癒的管道,而是面對社會結構面向與價值體系的變革之道!」

(原文刊登於2020年10月12日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感謝作者鍾喬老師提供轉載)

Read more

Perry Anderson|葛蘭西「霸權」理論的繼承人

【編按】意大利共產黨創始人安東尼奧‧葛蘭西是一位極具理論原創性的思想家,其「霸權」(hegemony)理論至今仍然受到具有左翼傾向的人們的關注,被人們閱讀、談論、解讀和應用。本文作者Perry Anderson總結了葛蘭西之後四位發展(或挪用)了「霸權」理論的思想家,分別是Stuart Hall、Laclau & Mouffe、Guha、Arrighi。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同時具有不同的理論背景,運用葛蘭西的概念工具研究了不同的問題。比如Stuart Hall關注柴契爾如何獲得英國社會的「同意」,Laclau & Mouffe將霸權改造成populism,Guha則在殖民傳統中思考印度的權力構型,而Arrighi則關注國際的「罷權」是如何運作的。他們為我們提供了解讀葛蘭西理論的不同角度。本文經過作者修改之後,成為The H-word一書的第八章,「Hegemony」一詞於本文譯作「領導權」,本文轉載自2020年7月28日保馬,該譯文原標題為〈誰是佩里‧安德森眼中葛蘭西的繼承人?〉,首刊於「澎湃新聞」!

Read more

蔡志杰︱浮浪在工地周邊的勞動群像:我看《做工的人》

「「浮浪貢」這個台語詞彙,一般說法是來自於日文漢字表記中的「浮浪者」,它原先講的是流浪漢、遊民之類的邊緣人。後來「浮浪貢」指稱的對象,擴及於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浪蕩子,現在還衍化為做事散漫打混、胡亂說話不切實際之意。原先帶有貶意的這個詞彙,隨著某些影視文化的挪用,現在我們使用時,相當程度帶有親暱的諧趣。

這帶有親暱諧趣的稱呼,放在「喜劇」風格的電視劇《做工的人》裡面,是搭配的。然而,《做工的人》並不僅僅是一部笑中帶淚的「喜劇」,在我們感懷於其中人物的互助互惜互憐之情時,這部戲的內容揭示了,底層人物的生活其實處處是險境,工人們以浮浪貢的態度面對,只是試圖以輕鬆的態度轉化壓力。底層人物的社會處境,就像無所歸屬的浮浪者,一旦失去工作依靠,就會載浮載沉,隨時可能淹沒於凶險波濤中。」

(本文原發表於高雄市產業總工會刊物《工議》第六十九期,2020年9月25日
作者蔡志杰為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執行秘書,感謝作者提供轉載)

Read more

張宗坤︱記憶、提問與系譜《范天寒與他的弟兄們》

「黑暗的終章裡,溫柔的歌聲結束,單薄的日光燈點起。情節、道具、空間、意象、聲響、人物被一點一點地唱名、指認、撤去、排除,掉落到劇場外無名的闃暗,獨留那張自開場以來就空缺著的椅子。那是范天寒嗎?是梁雲漢嗎?是許金玉嗎?是徐慶蘭嗎?演員圍繞空席而坐,或輕撫、或告白,我們才曉得原來他們始終在場。在紛然崩解的劇場中,我們向他們告別。

當白色恐怖越被重視,國家越是傾盡全力挹注資源支持轉型正義時,標榜「鎮魂」的實踐也越來越豐富多元(也許我們也該時時自問:迄今來看,這國家到底有多大的改變呢?),向著論說、文化、旅遊乃至於商品等領域蔓生。對於立志於改造社會的社運青年與行動者們(或許也是對於台下這麼多年輕的面孔而言),《范》劇所開放的歷史可能性不止在啟發了神秘化或商品化的創作,而是創造了三代人之間相互諒解、攜手並進的場域。

我想起1988年《人間》同仁引介梁雲漢與羅美文在罷工現場相識的故事。親身到了新埔,聽了羅美文的罷工演講後,梁雲漢情不自禁地向鍾喬握手,說道:「鍾先生,我們是同路人」。那握手間,蘊藏著跨越萬般艱難、推動歷史巨輪的龐大力量,幾近永恆。自落幕的劇場這端回首那一刻,我才明白鎮魂的真實意涵:那遠不止是血緣、地域或族群的連結,也並非藏諸名山、僅供研究的不宣之秘,直到投身於鍛冶社會變革的行動,直到在社會上形成並持續存在對應的政治和思想力量,直到讓舞台上的空席由另一雙手接過、安放、入座以前,鎮魂的行動都尚未終結,《范》劇中的提問仍要繼續。」

(原文刊登於表演藝術,作者張宗坤為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執行秘書,感謝鍾喬老師推薦轉載)

Read more

【新聞通知】兩岸視訊:記取歷史傷痕,守護兩岸和平

「南京大屠殺」的戰爭罪行是人類歷史上慘酷的傷痕,日本當局雖然迄今仍堅不認罪,血跡斑斑的史料,不管是口述、文字證言、影片紀錄,都在歷史塵埃中紛紛浮現。

可是,許多人不知道,近年來重要的發現,如德國西門子公司員工拉貝(John H. D. Rabe)所留下的《拉貝日記》,如美國牧師馬吉(John Magee)所留下的血案影片《馬吉的證言》都是台灣早年留洋的學生所發現。記者會上,我們將公布這些鐵證影像,並邀來當事人……

時值台灣光復75周年,日軍1895年入台後自北而南的清鄉屠戮同樣是人類歷史上傷痛的一頁,我們如何看待兩岸人民的歷史記憶?

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 台北-南京視訊交流會

銘記民族抗戰史 共護和平謀未來

時間:2020年10月18日(週日),上午9h30-12h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4樓(台北市濟南路2-1號)
新聞聯絡人:凌子婷 手機:0936164770

Read more

許仁豪│諸眾與群魂《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

「最後,終究必須回到最初的提問:「你認識范天寒嗎?」但這一次演員卻再也無法具體說出,范天寒到底留下了什麼。最後的最後,演員馮文星回顧起了自己小時候一段被控偷竊的不堪回憶,在回憶的最後,他懷疑起來,自己到底是否真的偷了東西?謊言與真理,歷史與記憶,都成了存在與虛無之間的持續拉扯。然而,演出並沒有停在空椅子的虛無之座上,而是演員諸眾的再次登場,他們整齊劃一擺動身體,像是歷史舞台上不忍離去的屍身,微微顫動,向舞台更深之處,艱難地移動了一步,這舞台上的一小步卻承載著,主創團隊逼近歷史創傷核心的集體全身心努力。在這逼近的過程裡,演員自我真實在場,以己身生命脆弱不堪之一面,毫無保留地迎向歷史幽靈的回訪。步移燈滅,那轉瞬之間,亡靈轉身,演員的諸眾之身,化成了左翼歷史無法離去的群魂。」

(本文原刊於「表演藝術評論台」,作者許仁豪為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感謝鍾喬老師提供)

Read more

陳正熙│不可承受之輕《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

「既然要將劇場的物質性,完全暴露在觀眾眼前,或許可以考慮更為激進的做法,更進一步打破舞台與觀眾席之間的區隔,讓觀眾更能沈浸在悠揚而憂傷的歌聲、明暗不定而恍恍惚的光影、和閃爍於山林之間的幢幢人影之間,進入更深一層的記憶,更聽清楚地下黨人、工運人士、基層民眾的熱切低語,反思自身此刻的處境,嘗試拒絕當代社會功績主義的制約,重新肯認理想主義(社會主義)對人性的價值,追求更高層次的自由意志。

導演王瑋廉說:「我們不能讓我們的生命向歷史靠近一點,唯一能做的,只是藉著歷史向我們自身靠近一點。」但依我個人之見,我們其實是可以往歷史靠近的—至少在劇場當中,同時也可以更貼近自身的生命底蘊,最終,更深刻地感知歷史在我們身體裡的開展與滲透。

《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2020年版,如此印證。」

(本文原刊於「表演藝術評論台」,作者陳正熙為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感謝鍾喬老師提供)

Read more

丘延亮|民主經驗在台灣與香港的對照

【編按】曾居於香港的丘老師深入台港的社會運動並有深刻的觀察。這篇文章中,他從六個面向作為台港民主經驗對照的參考。相較於現行媒體主流淺薄的台港政治比較與基於「中國」的港台情感投射,這六個面向提供了歷史的、草根的方向,也批判了台灣所謂「民主」中的虛妄。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網誌,感謝丘老師授權轉載!

Read more

黃德北│追思曾健民醫師!

【編按】這篇紀念文是任教於世新大學社發所的黃德北教授於曾醫師追思會上的完整發言稿。德北老師記錄了他參與陳映真先生與曾醫師舉辦的政治經濟學讀書會經歷,以及後來曾醫師如何熱心支持德北老師與林一明、林孝信、臧汝興、林深靖等人所創立的左翼雜誌。德北老師特別憶及,曾醫師雖然如他同代的台灣男性,有著嚴肅與拘謹、靦腆的一面,但是曾醫師對年輕人,尤其是對左翼知識與台灣歷史有興趣的年輕人,特別關心照顧與鼓勵他們,常與他們一起閱讀、討論,關注他們個人的學習與成長,希望這些新芽將來能長大茁壯,與他並肩作戰,最後接下他的工作。原文刊於臉書,再次感謝德北老師授權轉載!

Read more

陳美霞│為社會改造的進步事業爭奪話語權的左翼戰士:曾健民醫師

【編按】今日為台灣的教師節,離開我們的曾健民醫師,不僅是許多左翼同志的同伴,也是許多人的思想老師。曾健民醫師的一生,與台灣社會改造的進步事業不可分離,其政治經濟分析與意識形態批判,均是堅定地站在弱勢群體、被壓迫群體、底層人民的立場,為他們爭奪話語權;同時,曾醫師組織讀書會,以深厚的理論視野和對社會性質的深入分析,為台灣的當代左翼思想填補不可缺失的空白,帶著大家一同深入學習與分析當前台灣的形式,如同羅盤般勤勉地校準把握當代台灣的方式,為同志和後輩留下豐沛的思想資源。曾醫師雖然離開了我們,他的思想卻不會遠去,召喚著我們延續台灣進步事業的歷史使命。本文為長年推動台灣公共衛生運動的陳美霞老師所寫,談論她與孝信老師如何與曾醫師相遇,以及紀念曾醫師數十年來在保釣、在公共衛生、在社會改造的進步事業的貢獻。本文原刊於保馬,感謝美霞老師授權新國際轉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