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北│秋鬥的歷史回顧

(作者為秋鬥召集人,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昨天(11/19)下午開完秋鬥工作會議,拿著秋鬥的文宣毛巾與Tshirt去新店給尹章義教授。聽他談起才知,數年前深夜他曾在家昏迷,住院26天才甦醒,後來雖然順利復健,但此後就不再參加戶外遊行活動,所以他捐給秋鬥6000元表達支持。他聽我談起今年秋鬥的複雜性、挑戰以及不斷被親綠媒體扭曲報導以致許多友人對秋鬥或我們主要推動秋鬥的人有些誤解與不滿時,他以歷史學者的高度建議我:秋鬥應該出版一本介紹秋鬥歷史的專書,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秋鬥,也可藉機宣傳秋鬥左翼理念。……

他提醒我,多數人只記得現狀,無法對秋鬥的歷史與理念有完整的認識,以致以訛傳訛或瞎子摸象的情形就會出現,更何況還會有政治力介入故意醜化秋鬥;出書可以讓秋鬥被完整地呈現出來,也有助於其他人日後追蹤查找資料。……

昨晚到今晨,看到一些年輕的朋友在網路上以秋鬥過去參與者的角度質疑與批評秋鬥,並感傷為此青春虛擲。他們多數是對於今年秋鬥有政黨參與很不滿,因此認為秋鬥變質了,違背秋鬥的原來宗旨。看了這些臉書文,很想做些說明。後來無意間在網上又看到鄭村棋在中廣電台的節目,談及2020年秋鬥時鼓勵大家參加今年的秋鬥,頗受鼓勵,覺得有必要對秋鬥先寫些東西,讓大家對秋鬥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Read more

陳致曉│2020「秋鬥」對「中天撤照」的聲明(反抹紅、反抹藍、請分享)

昨天(11月18日)下午「秋鬥•言論自由」記者會之後,中天被民進黨撤照。隨之,國民黨號召群眾「參加秋鬥挺中天」。相關綠色媒體與網軍也加碼,惡質抹黑地將「傾中」帽子強扣於「秋鬥」。這正突顯了民進黨一貫操控媒體、混淆事實的做法,刻意把社會反對民進黨的力量等同於國民黨、傾中,以便免除社會批評。此舉亦彰顯民進黨對於「言論自由」的侵害!為此,「秋鬥」經由工作會議決議發表以下針對「中天撤照」的聲明。

(作者陳致曉為2020秋鬥言論自由議題召集人,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理事長,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Read more

李亞橋│要讓居住的權利不中斷,我們就必須挺身而出──9月至今在黃春香家抗爭的紀錄

「今年九月,以學生為主的黃春香家關注小組(The Attention Group of Chung-siang Huang’s House)前來黃家協助,也已過了兩個月。在這兩個月,鐵道局一直不願意展現出協商的誠意,令人遺憾。……在這抗爭過程中,政府施行或默許暴力,不斷侵犯、壓迫地方居民與抗爭者,不斷逼迫他們接受政府所提出的方案,不斷漠視黃春香最卑微的訴求:「保留原梯」。…..馬克思主義者應共同譴責這樣的現象:台灣的政府聯合財團,不斷進行土地掠奪、炒作土地價值與開發利益。我們捍衛的不是地主階級的利益、有產者的利益,我們反對的是政府與財團以「公共利益」的包裝,並透過法西斯式的手段煽動群眾、圍剿迫遷戶與抗爭者,達成掠奪私有土地的目的。」

(作者李亞橋為黃春香家關注小組成員,感謝作者供稿) 

Read more

戴錦華:面對充滿危機的世界,人文學是最好的解毒劑

「在世界範圍內,人文學的邊緣化都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我還是那句話,我覺得這不是中文系的悲哀,這是世界的悲哀。這樣一個被新技術革命、被大數據所掌控的世界,無疑是一個釀造危機而不提供解決方案的世界。我相信由中文系的各位同仁、未來學者們所堅持的人文學是最有可能有效的解毒劑。所以,如果說我期待什麼的話,我期待經由人文學,我們去想像未來和創造未來。」

Read more

【新國際論壇】終須一談或終須一戰?── 美國大選之後的兩岸變局

時間: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13:00-15:30
地點:左翼聯誼社 (台北市文山區景興路206號4樓之1,捷運:松山新店線景美站)

主講:黃維幸 教授
主持:顏坤泉 (左翼聯盟 召集人)
與談人:
黃德北 (世新大學社發所教授)
楊祖珺 (中國文化大學大傳系教授)
吳俊宏 (政治犯,《綠島歸來文集》作者)
林深靖 (《新國際》召集人)

Read more

鍾喬│逆風中的伊們,將是一只鐘,敲響一座仍在價值判斷的異己排除間浮沉的島嶼

「逆風少女的演出《那個她,那個我》,最令人動容之處,在於青春的生命之愛與跌落;涵蓋親情與愛情。青春,到底如何面對倉皇中若星辰殞落的愛呢?這裡,沒有以失落來形容伊們內心創傷;卻以跌落來形容,自有其更深的刻痕!因為,被法官判入矯正學校,面對的是身體的高牆;然則,愛的寄託卻是心理的高牆如何被翻越…。」

(本文原刊於2020/10/30關鍵評論網,感謝鍾喬老師提供轉載)

Read more

孫璐璐│佩里.安德森論霸權與21世紀的國際體系

【編按】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即將揭曉,臺灣社會也相當關注,雖然美國的東亞與國際佈局方向不會有重大的差異,但是策略的差異仍會牽動臺灣作為棋子的角色與東亞未來的和平發展,而部分臺灣社會民眾(包括一些自認進步的人士)之所以表態支持川普,主因是川普口頭上明顯的反中策略呼應了其對中的政治情感,而非川普代表的政治價值,相對地不支持川普與美國者,往往就被簡化為對立面,被扣上了「不愛臺灣」、「膠」等等標籤。臺灣社會因其歷史與地緣因素而有的親美反中政治情感及意識型態,很大地影響了自身如何理解美國的國際角色,並將此投射在美國的政治人物上。然而,當代國際體係正處於深刻的演變過程之中,而臺灣的角色也深刻受到牽動,臺灣是否有有別於依附美國的冷戰式理解呢?又如何理解國際體系轉變下,美國的霸權將迎來什麼樣的命運?大國之間的協調體係是否可能?各國發生針對新自由主義的反抗是否可以除舊立新?本文透過理解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的思想,重新探索這些問題。本文發表於《國外理論動態》2019年第12期,本文轉載自6月27日保馬。

Read more